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增额终身寿险上演存款“最后的狂欢”

发布时间:2023-05-22 11:12:43 来源:北京商报

在银行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寻找稳妥且有稳定收益的投资方式,成为大众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5月21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发现,随着存款利率的降低,代销保险成为银行客户经理重点推销的产品。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增额终身寿险产品。

业内专家提示,增额终身寿险适合投资期限较长、目标收益率3%的稳健理财偏好者,消费者退保会遭受本金损失,在投保时,也应重点关注现金价值表。


(资料图)

利率一降再降

客户经理推荐购买保险

进入5月以来,多家银行集体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经过多轮下调后,多数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3年、5年期存款挂牌利率已降至3%以下。

在当前利率环境下,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守住自己的钱袋子?5月21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了解市场行情。

在得知北京商报记者想购买一款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后,招商银行某支行客户经理肖盈(化名)介绍了一款增额终身寿险。

“最近咨询保险产品的客户越来越多,这款产品也是比较受欢迎的,您要是有意向就尽早决定。”肖盈向北京商报记者推荐的是一款太保寿险的增额终身寿险,声称收益率能达到3.5%,每年缴纳8万元,期缴3年,其保单利益演算表显示,累计保险费24万元。

“这样的产品能够锁定长期利率,确保预期收益,如果是长期投资,是不错的选择。”北京银行某营业部的客户经理同样向北京商报记者推荐了增额终身寿险。

上述情况并非个例,随着存款利率的降低,代销保险成为银行客户经理重点推销的产品。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增额终身寿险产品。

为何增额终身寿险如此受消费者青睐?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增额终身寿险相对于其他保险产品,一方面是具有保障收益的“刚性”,现金价值表明确写入合同;另一方面具有理财+保险的二元属性,在投资前期具有撬动保额的保障杠杆属性。

定价利率下调

3.5%产品将下架

值得一提的是,利率下调并非银行业独有的趋势。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近期,监管部门已召集部分人身保险公司进行窗口指导,要求新开发产品的定价利率由最高3.5%降到3%。另有业内消息称,定价利率3.5%的保险产品退出市场已是必然趋势,最晚将于6月30日之前下架。

目前,市场上多数增额终身寿险的定价利率为3.5%,也将是受影响最为显著的产品。

对于产品下架的情况,肖盈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近期确实有产品在不断下架,高收益产品也只剩下了两款,大部分产品已经陆续下架。

“昨天上午我还在为客户推荐一款产品,到下午要录入投保的时候发现产品已经下架了,很多产品下架都没有提前通知。”肖盈表示,产品的下架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资深精算师徐昱琛解释称,随着新产品的开发和上市,定价利率3.5%的保险产品将会退出历史舞台。因为监管禁止“炒停售”,所以很多产品“说停就停”。

适合长期投资

需重点关注现金价值

无论是银行存款还是保险产品,本质上都是资产配置工具。消费者该如何根据自身理财目标合理配置?

“消费者在配置时应综合考虑收益率、投资期限和流动性等因素合理选择投资种类。”宋占军表示,总的来看,增额终身寿险适合投资期限较长、目标收益率3%的稳健理财偏好者。

徐昱琛进一步分析,从安全性和收益角度来看,增额终身寿险的现金价值写进保险合同里,只要是正规保险公司,都会有保险保障基金兜底;从收益角度来讲,目前能超过3%的保本理财产品并不多。

“增额终身寿险特别适合长期投资,比如买给孩子,留给20年以后留学;买给自己,留作以后养老等。”徐昱琛举例表示,从流动性角度来说,短期有资金需求,不适合选择增额终身寿险,因为短期内退保,现金价值不会超过保费,会有保费损失。

所谓现金价值,是指保险合同解除时保险人退保给投保人的钱数。简单来说,就是退保后能拿到多少钱。

宋占军也提到,消费者要注意购买终身寿险一般前五六年退保会遭受本金损失,持续时间越长收益越高,保额增长率不同于实际收益率。实际收益率不同产品也存在较大差异,应通过计算现金价值表具体分析。

北京商报记者查询了肖盈推荐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发现在被保险人25周岁,年缴8万元,缴纳三年的情况下,如果第四年退保,现金价值仅有175520元,退保时的现金价值与已交的保费相比,会出现超过30%的亏损。只有到第八年,现金价值才会超过保费24万元。

“消费者要根据自己的需求,不能盲目哄抢,要自己做好规划。不同产品现金价值会有一定差异,需要消费者重点关注。”徐昱琛提示道。

中国精算师协会向消费者提示增额终身寿险的风险时强调,提示广大保险消费者,不盲目跟风,综合考虑家庭情况、收入情况,根据自身需求确定投保何种保险产品。前期退保损失大,因此并非“稳赚不赔”。中国精算师协会还提示称,有的保险营销员在销售增额终身寿险产品过程中涉嫌误导性宣传,请消费者予以警惕。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李秀梅

上一篇:270米的“安吉拉”花道!就在家门口 每日讯息 下一篇:最后一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