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这次在行业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比亚迪面临很大压力,监管部门压力也不小。
(资料图)
5月25日,对汽车圈来说原本是比较平常的一天,很多人都在关注比亚迪宋Pro DM-i(图片|配置|询价)冠军版的上市。但就在新车上市前几个小时,车圈迎来了一枚重磅炸弹。
5月25日上午,长城汽车发布一则声明,称向有关部门举报比亚迪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
声明显示,2023年4月11日,长城汽车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 DM-i(图片|配置|询价)(产品型号:BYD7152WT6HEVC2)、宋PLUS DM-i(图片|配置|询价)(产品型号:BYD6470ST6HEV2)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从长城汽车的声明来看,自4月11日举报至今已经过去了1个多月,但似乎监管部门并未立案,所以长城汽车才公开举报,并表示将密切关注该案的立案及处理进展。
受此消息影响,5月25日下午比亚迪股价开始下跌,收盘跌2.41%,报255.6元/股。很快,比亚迪汽车也发声明回复了长城汽车的举报:
比亚迪称长城汽车送检的产品不符合国标要求的送检状态,检测报告无效。而且,比亚迪的产品及相关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在国家权威机构通过认证,欢迎有关部门随时去比亚迪调查、取证和检测。
长城汽车提到的高压油箱和常压油箱为什么会影响汽车的排放?
据了解,汽油在油箱内会挥发产生油气,如果油气积累过多会产生危险,因此,需要将这些挥发的油气导入到一个炭罐内进行吸附,当车辆运行时,发动机的进气负压让炭罐中的油气脱附并进入发动机燃烧,避免排放到空气中。传统的燃油车都安装的是常压油箱。
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纯电模式下发动机并不运转,无法让炭罐中的油气脱附,时间久了之后,炭罐吸附能力不足,不能被吸附的油气就有可能挥发到空气中,造成排放超标。如果使用高压油箱,油箱内可容纳更多挥发的油气,再加上炭罐的吸附作用,就能吸纳更多挥发油气,等到发动机运转时,再把这些油气燃烧掉。这样一来,就能比较好的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因此,很多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都使用高压油箱,比如宝马5系插混版本。
虽然长城汽车和比亚迪汽车分别发了声明,一个举报,一个辩解,但此事目前还有很多疑问待解。
首先,比亚迪没有明确表示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使用的是常压油箱,还是高压油箱?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如果不使用高压油箱,是否一定不能满足排放法规?是否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案能代替高压油箱?比亚迪是否又采用了其他方案?
有媒体称早在2011年比亚迪就申请过一个专利,将一种供液装置以及储液袋加入到汽油系统中,当油箱内的压强达到阈值之后,供液装置将冷却介质流向储物袋,冷却燃油蒸汽,使其液化后掉落回燃油箱,这样就不必采用高压油箱。
但比亚迪的声明并没有解释这个问题。
其次,如果按照比亚迪所说的国标检测要求(第三方抽样、保管及送检,并完成3000公里磨合)进行检测,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能否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
比亚迪的也声明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表示它的产品及相关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在国家权威机构通过认证。
第三,长城汽车的声明似乎表明它4月11日举报后,监管部门并未立案,此次公开举报,也有点向监管部门喊话的意思。那么,监管部门到底有没有立案,如果没有立案,又是什么原因?长城汽车所指出的问题仅涉及比亚迪,还是其他品牌也可能存在这个问题?
知乎上有答主称,国内的排放法规严但监管弱,尤其是对自主品牌更是如此。该答主认为这个问题在行业内是普遍现象,而这次监管部门很难收场。
无论如何,对比亚迪而言,这次的公开举报肯定会有较大影响,因为如果不是掌握了真凭实据,相信长城汽车不会贸然进行如此严重的指控。而且,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都是比亚迪近两年的销量担当。一旦举报内容坐实,对比亚迪将造成非常沉重的打击。
同样,监管部门也面临压力。毕竟,国六排放目前是个敏感话题。针对此次举报,几个监管部门能否给出让人信服的调查和处理结果也非常值得关注。
无论如何,长城汽车这次在行业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后续的影响非常值得关注。